黄氏家庙 | 廣東大埔

峭公行录考证

位置: 首页 > 黄氏研究[ 发布时间: 2016.4.3  作者: 小渔  阅读: 7210 ]

本资料转自:黄峭故里网

    《峭公行录》,刊载于各地峭公后裔保存的族谱中,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编印的资料,摘录的“行录”一文出自《和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但在《大成谱》刊载的“峭祖行录”中文末署的是“合族裔孙重录”。有些族人认为此“行录”无载作者和撰文时间,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峭祖行录”究竟为谁所作呢?对此,邵武联谊会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对此进行了专题考证,最近,我们终于从三部重要的族谱中找到了答案,解开了这个谜。
    一、《竹栗黄氏宗谱》(锡类堂)卷六《行诣录》中,除了刊载“峭公行录”全文外,并刊有清乾隆时峭公第三十二世孙黄廷瑛撰《附刊剖辩实录小序》,“小序”一文说得很清楚,“峭祖行录鐫之旧谱,由来久矣”。“行录”一文在宋绍兴八年(1138)时,该族峭公第十二世孙黄遹(字景声,宋隆兴元年进士)修谱时,就载有此“行录”,“纪载应自不诬也”。到了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5),该族(指峭公第八子黄政后裔这一支)十七世祖黄清老(元朝泰定三年进士,国史院编修),在纂修本族族谱时,也收入了“行录”一文,并作了刊校,黄清老作为朝廷编写国史的编修官,对“行录”的内容是十分清楚的,可见“行录”一文是真实可信的。
    二、《东垣黄氏宗谱》(睦九堂),该谱系峭公第八子政公支系,政公第十七世孙东垣公于元朝从西岑迁至旧市街(今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为始迁祖,《东垣黄氏宗谱》初修于明·嘉靖年间(约1522-1566),八修于2000年,《东垣黄氏宗谱》卷六“世德集略”载“峭山公行实录”,内容与其他各谱载“行录”内容一致,在文末署名为“十代孙德裕谨誌”,黄德裕系峭山公第十代孙,宋元丰二年(1080)进士,黄德裕系东垣黄氏祖先,作为该族名人,为本族修谱撰文理所当然,他距峭山公才十代,对“行录”中记载的史实应该是清楚可靠的,说明“行录”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三、《樵西五经黄氏梧坪宗谱》,该谱为峭山公第四子黄盖支系谱,黄盖公于公元951年峭山公诸子大分析时从禾坪鹳薮迁至邵武四十一都盖竹(今邵武市桂林乡盖竹村),相距禾坪才40公里,该谱初修时间为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修于民国九年(1919年),《樵西五经黄氏梧坪宗谱》卷首载“峭山公实行录”,内容也与各谱所载一致,文末署名为“第十六男潭公敬述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岁登甲寅春王正月”,详细载明:“峭山公实行录”作者为峭山公第十六子黄潭,撰文时间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即峭山公去逝后的第二年。
    以上三部谱牒都来自峭山公故里珍藏。前二部谱都是峭山公第二夫人吴夫长子黄政公后代谱,该房后代从未迁出和平这个区域范围。世世代代都在祖居地繁衍传承下来,谱牒的版本也是很正规的,都是木刻本,传递关系十分明确,第三部谱(峭公第四子盖公后裔谱)情况也相同。由此可见,《峭公行录》是真实可信的,其作者是峭公第十六子潭公,撰文时间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是准确无误的。


附一:《竹粟黄氏宗谱》峭公行录

    峭祖讳嶽,锡祖之子,自幼沉宏有智畧。当唐季昭宗时,大憝柄国,群小附之。心乎唐而有贞,足为国家捍卫者,惟陇西郡王李克用。时内阉檀權,四鎭騒动,兼之水潦至,蝗虫起,凶荒遍告,而赈济无闻,至使奸民乘机釀为冦盗,所在充斥,祖方弱冠,慨然兴叹,曰:“若軰首鼠技鼯,但忧太仓无粒食耳,岂能向虎狼之窟。草稚而禽狝耶”。乃出积貯,以兴义师。使鄰丁斩木挈竿,戮力剪除伏莾。义师所经畧之处,流离之民,多得还定而安集焉。时陇西郡王。见祖有干济之才,卽举为千夫长。乾宁二年,三鎭犯阙,李克用请兵讨之,祖内佐密谋,外参戎政。致王行瑜由此伏诛,上乃赐诏,褒其忠欵。进克用爵晋王。进祖千户侯,钤辖江浙两广军务。丙辰三年七月,犯阙之寇復来,入援之师卽起,盖义当正国,志在勤王,祖之心独犹晋王之心也。迨朝廷以墨勅徵晋王,而全忠格之不得入观,因  表上奏,上乃封祖为工部尚书,出守岐雍三郡。嗣后遷延数载,势愈难支,刘季述锢至尊于少阳院,韩全诲劫乘舆于乞巧楼,而平章天下事韦贻范,又以非才起復,听其视政,宁能挫跋扈者之凶锋耶。观其毁宫阙于长安,庐舍邱墟,全忠之大奸悉露矣。纵使兵合三镇,末由损其毫芒,而吞噬之心益耽耽。天佑四年三月,朱温竟移唐祚,祖闻之,绝粒者累日,李袭吉劝之曰:“食?忠事,死固其分也,弟念徒死无益,将如后举何”。祖亦勉强顺时,为解柄归田计。至晋王兴潞州之师,则投闲置散者,巳逾年矣。戊辰正月。晋王卒,子存勖立,兴兵伐梁,欲起祖为已用,使李袭吉谕其意。祖曰:“量力而进,何如量德而退”。今德温以校书郎而杜门养高,文江以节度使而投老莆邑,吾不克如二人之明哲保身。但愿为唐之逋逃臣足矣。既而创和平书院,诱进后人。復制六言诗,以写四时之景。处此五季更移之际,惟戒诸子养晦韬光,毋昧时而躁进。至周太祖广顺元年,祖寿八旬,因掃径以会姻族。呼诸子命之曰:“封人之嵩祝也,颂以三多。尧云: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懼,尔等兄弟二十一人,吾岂不欲环侍吾侧,以终余年。第恐多男多懼,吾何德而克守宗祊自恃欤。然以吾旧绩戎行,身经几半天下。猶憶闽雄南服,江竪西屏。沃土废为闲区,业以耕桑便成乐国,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昏晨,其余一十八支,俱可信步由天,命名随地。谁云散不如聚,而共恋此一方,则依桑梓者为居仁,去粉榆者为任达”。诸子齐答曰:“俗不云乎,积  谷防饥,养儿娱老,吾父日暮桑榆。儿等方惴焉滋惧,虑不能及时爱日,而反抛垂白之高堂,远处他乡,多男何益也。此行非儿等所愿”。祖曰:“尔不闻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余之多惧,良由此也。维时六戚亦扬觯前曰:“池内之鱼,应逊云间之鹤,际此海田更变,觉而翁熟思深,奈何效乳哺之儿,向慈母怀中而索食也”。祖曰:“达人之见,大抵皆同,择木而栖,又在良禽以。于是以所积之物,均而付之,并新修家乘,亦各授一帙,以便年深岁久,认所由来。知吾祖分自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昼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鸛薮竹栗墈头,皆吾一脉之新,所比屋而居之处也。但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庻上不坠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孙之世泽,又何分合之得而二视也。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天地祖宗,相为默鉴。尔等兄弟,可卜吉登程,言无多嘱,因口占一诗以授,其诗云:”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壬子之秋,各获基址,后先报命,欣慰良多。癸丑仲冬,无病而卒,享年八十有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旧莹。公有四景诗録于后:



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许龙眠。



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带荷香;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


階下黄花晓露,庭前丹桂秋风;未忍抛书欹枕,冰轮驭正升东。


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昨夜階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

附刊剖辩实录小序


   峭祖行录鐫之旧谱,由来久矣,其初未知出何祖所撰,考祖生平履历,虽与五季年号相符,然勤王事不见诸史,予窃疑之迨阅,宋绍兴八年,吾二十二世祖遹,修和平和、政、发三祖谱牒,祖隆兴元年进士,官江西提刑,学优识卓,猶必森然,纪载应自不诬也。至元元统时,重修政祖支谱,吾十七世祖清老,掌其事,復于行录,尤加详焉。篇后注有元统二年三月授翰林院典籍寻升翰林同知制诰国史编修预纂修事。十九代元孙清老订刊两行欤,识观二祖之谱,族合修分修而于祖之行录谨誌,勿忘毋亦以事未见史表,诸家乘悉知吾祖,志笃忠贞,可钦可法,不徒以仕宦显扬,矜言世族,直欲使后之肖子贤孙,克光前烈,毋坠乃祖家风,愿斯足矣,今阖族谋建坟祠,以安祖位,以妥祖灵,则实录一条,又曷可勿刊也。

宝田廷瑛殿光氏谨识                              
录自清嘉庆十七年初修,民国庚辰年五修之《竹栗黄氏宗谱》锡类堂卷六《行诣录》

前一篇: 化公后裔各支系
下一篇: 关于“久昌等兄弟”不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的初步结论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广东大埔 黄氏家庙 光德黄氏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0954号
联系我们: 光德黄氏 | 客都小渔 | 黄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