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庙 | 廣東大埔

余英是饶平人还是大埔人?

位置: 首页 > 文章分享[ 发布时间: 2016.7.9  作者: 邓旺林  阅读: 5438 ]

      拙作《元代余英进士身份质疑》在“大埔论坛”网发表后,有彭加政先生在“回帖”中指出:“余英不单是进士身份成疑,连大埔人的身份也成疑。没有史料明确证实,余英就是大埔人。大埔县志,根据余英捐赠清远都田济民,捐开元寺田产(小榕庄)来判断余英就是大埔人,实在勉强。更何况小榕庄在哪里也没有明确,只是查到开元寺在高陂古野一带有田产。凭此就认为这些田产就是余英所捐,然后这些地方就是小榕庄,太牵强了。” 我以为他说得有道理。

余英是饶平人还是大埔人,确实有待进一步查考

    明代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析海阳县太平乡的宣化、信宁二都,光德乡的滦州、清远、弦歌三都,怀德乡的秋溪、龙眼城、苏湾三都,共八都置饶平县,县治设于弦歌都(清时改称为元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嘉靖五年(丙戌,1526),析饶平县滦洲、清远二都置大埔县。

    “余英是饶平人还是大埔人”,这里所说的“饶平”是指嘉靖五年后与大埔县并立之饶平县,也是指现在的饶平县。

说余英属饶平人的根据,主要有三:

    1、明代《潮州开元寺元代檀越余英墓志》记余英“避难於潮之海阳弦歌,依严寨里富翁媪余氏。”严寨里在今饶平县新丰扬康。

    2、顺治朝以来潮州府志都列或者记余英为饶平人。

    顺治、康熙《潮州府志》的人物志均以县为单元记载人物。饶平、大埔就是其中两个单元。在所载人物传略中,大都写明其籍贯,如写上“饶平人”、“大埔人”。但二志均列余英于饶平县,但均未提及其籍贯。

    乾隆《潮州府志》的“人物志”则将人物首先按朝代先后排序,在同一朝代中则按“名臣”、“循吏”、“儒林”、“忠烈”、“孝友”、“文苑”、“武功”、“义行”等分类记述。在人物传略中均写明人物的籍贯。《余英传》就列于元代的“义行”类,并写明是“饶平人”。    3、民国年间陈沅编纂的《饶平县志补订》记余英为“弦歌都浮山人。”浮山属今饶平中部山区。

说余英属大埔县人的根据,则主要有二:

    1、民国《大埔县志》记余英为“清远人”。此“清远”即上面提到的于嘉靖五年后从原饶平县划分出来建大埔县的“清远都”。

    民国《大埔县志•余英传》后面注明是据“饶平志”修纂。该饶平志,应是饶平知县刘抃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纂成的《饶平县志》。民国《大埔县志•余英传》除了增加“清远人”三字以说明余英的籍贯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照抄该《饶平县志》的《余英传》。

  民国《大埔县志•余英传》记余英为“清远人”,并加解释:“案:据传‘以清远田庄一区给乡人之贫者’,清远即邑之清远都。余英必系其乡人。因后迁黄岗,年代寖远,遂忘其旧时里居。赖有此语尚足为证耳。又案:旧志‘杂赋’下载:开元寺租古埜乡田一千一百八十八亩零,高陂乡田一百亩,阴那乡田七百八十六亩零。知余英所施小榕田庄亦在大埔。益足证英之为埔地人也。”

    2、《余英墓志》前有按语,其中谓余英是“海阳光德乡清远都(今大埔光德)人,后迁黄岗(今饶平)。”

    民国《大埔县志•余英传》的撰写人根据余英“以清远田庄一区给乡人之贫者”而断言余英必系清远都人,似嫌证据不足。因为拥有清远都田庄者未必就是清远都人。另外,“给乡人之贫者”的“乡人”,既可解释为田庄拥有者(也就是余英)之同乡人,也可以解释为田庄所在地之乡人。而《余英墓志》的按语不知是谁人所加,也不知其所言的根据何在。

    说余英属大埔人的根据,比起说余英属饶平人的根据来,力度似乎微弱一些。不过,说余英属于饶平人的这些材料,又有何根据,我们不得而知,它们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余英是饶平人还是大埔人。

    我们期待有人能早日破解余英是饶平人还是大埔人这一历史悬案。

注:

    1.陈沅(1885—1958):字梅湖,号光烈,广东饶平人,清末秀才。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室主任。还担任过广东通志馆编纂。1925年八、九月间曾任大埔县长。其知识渊博,著作丰富。

前一篇: 元代余英进士身份质疑
下一篇: 《光德赋》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广东大埔 黄氏家庙 光德黄氏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0954号
联系我们: 光德黄氏 | 客都小渔 | 黄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