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庙 | 廣東大埔

还原峭山公二十一子的履历原貌

位置: 首页 > 黄氏研究[ 发布时间: 2019.5.11  作者: 黄永贵(重庆)  阅读: 11811 ]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fe350102xh4f.html


于都谱名“于阳黄氏陆修族谱”,“于阳”应该是指今天江西于都县。本人于2004年10月8日复印于上海图书馆。我认为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族谱。

一、必须承认清末的邵武大成谱有重大缺陷,建议以于都谱为基础整理峭公父子两代人的简历。

必须承认清末编修的邵武大成谱有很多误记漏记的地方,在对峭公“二十一子”的生平记载方面更暴露出很多不足。我搜集到两份老谱就很值得研究。一份是我2004年10月8日在上海图书馆抄誊(复印)的江西于都《于阳黄氏陆修族谱》,另一份是2003年7月31日在广东紫金县黄月安处复印的《黄氏族谱》(原谱系紫金黄花塘柏树下黄云光保存),这两份谱的价值在于:

1)二十一公各自所生儿子的个数和名字高度相同,如吴氏长子政公,娶四妻:邹(张)氏生十子,余氏生五子,罗氏生六子,范氏未育。政公二十一子的名字也完全相同。这种记载在重庆的多个区县黄氏老谱有类似记载。可是大成谱原只记载张氏生何泰。

2)邵武大成谱对二十一公的卒年和葬地大多数都没有记载,而江西于都谱对二十一公生卒年和葬地的记载都是完整的,对各位祖公的配妣的生卒年和葬地也有明确记载。

3)邵武大成谱所记载的吴氏祖婆所生七子的出生年份也是有问题的,吴氏祖婆874年出生,在三位夫人中年龄最长,结果到了911年即到了37岁才生了长子政公,以后都是间隔两年生一子,一直延续到925年生下塘公,人为编造的痕迹太明显,而于都谱对吴氏祖婆各位儿子生卒年有明确的记载:政(890.5.15—948.8.16)化(893.4.3—948.2.15)瞿(897.1.28—965.4.19)卢(899.2.3—985.7.18)福(901.12.6—956.8.15)林(905.10.17—970.3.14)塘(908.3.2—989.4.13),按照此记载,吴氏祖婆是16岁生长子政公,似乎更合理。

4)邵武大成谱记载上官祖婆第三子荀公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896)丙辰七月初三日,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试问:荀公87岁才中进士,居然还官至大司徒!而于都谱的记载则是:荀公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年(893)正月二十七日寅时,登三十七名进士,官至大司徒。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戊寅年(978)七月初六日亥时,葬与李妣同坟(即大禾窝)。显然采用于都谱的表述更合乎情理。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应该以于都谱为基础进行整理。


二、不能以951年兄弟大分析后的称谓取代“二十一公”本有的名字号

关于“二十一公”的名字,也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所谓“和梅荀盖楚龟洋”等名讳的出现,是951年兄弟大分析后才出现的称谓,其实就是为了便于区分的一种约定俗成,根本不是按字派的安名。我搜集到的如下两种记载,我觉得有可能真正是父母最初赐给他们的名:一是元朝入川的和公后裔谱所载的:官氏七子:铻、钰、镇、钊、钧、钖、钺;吴氏七子:璋、璘、琮、瑞、玮、瑛、瑢;郑氏七子:福、祉、祯、祥、祎、祐、祺。二是多谱都有记载的,二十一公每个人都有一个带字派“惟”和一个带木旁的字组成的名,如惟栋、惟梁、惟柱等,显然是父母的精心安排。


三、根据于都谱出现的漏洞恰好可以恢复郑氏祖婆七子的本来面目

如果留心一下峭公派的多个有关族谱,我们就会发现,郑氏祖婆的儿子排序是“发、潭、城、延、永、井、层”,很多谱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记载的,邵武大成谱也是这个顺序。而于都谱官氏祖婆、吴氏祖婆两房的顺序也没变化,分别是“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塘”。奇怪的是,郑氏祖婆的儿子排序变成了“井、永、延、城、潭、发、层”。特别是排老大老二的发公、潭公变成了老六、老五,而原来处在老六位置的井公变成了老大,城公也随之变成了老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过仔细分析比较,我终于找到了调整这个顺序的原因。原来这个谱是认井公为伯僚公系分派祖的僚公后裔修的,井公开始到伯僚公多达15代,如果以邵武大成谱所载井公生于928年,按照正常生育规律无论如何是扯不拢的。于是续谱者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一是把井公的出生年往前提,井公就由郑氏祖婆第六子变成了长子,续谱的人有意把发公的出生年892调换给潭公,再把潭公的出生年894调换给井公,再把井公的出生年903调换给发公,相应也挪动了城公、延公、永公的位置。请看原谱对井公、发公、潭公的记载:

【郑夫人长子井公,名惟彬,字国臣,大学士,生于唐乾宁甲寅(894)年五月十二日卯时,雁行十七,官任知州,分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龙池乡二十七都双井头立基,是为江右始祖,殁于宋太宗兴国戊寅年八月初二日未时,葬于本邑二十都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湾上江山,解形坤龙入首,庚山甲向,图立谱首,兼甲寅,右边人姓崔。妣李氏,诰赠夫人,生于唐天顺辛亥(891)年七月二十一日午时,殁于宋开宝甲戌年二月十八日酉时,生子二:大兴、大盛。妣戴氏,诰赠夫人,生于唐乾宁乙卯(895)年八月十六日卯时,殁于宋兴国壬午年二月初十日巳时。二妣与公合葬。生子五:大成、大同、大忠、大用、大全。

郑夫人五子潭公,名惟桃,字可尧,翰林侍讲,生于唐景福壬子(892)年十二月十八日卯时,分居将乐县黄潭,殁于后汉乾祐戊申年三月十二日戌时。妣韩氏,生于唐乾宁丙辰(896)年二月初三日申时,殁于后周广顺癸丑年十二月初三日亥时。生子四:雅宁、师蒙、如玉、圣烈。

郑夫人六子发公,名惟林,字发祥,官任知府,生于唐天复癸亥(903)年正月十七日寅时,居和平坎头,殁于宋太祖开宝甲戌年十月十八日卯时,葬小鼠纲,夫妇合葬。配官氏,生于唐景福癸丑(893)年正月二十一日未时,殁于宋开宝二月十一戌时。生子四:往吉、景观、用常、善臧。】

但是,他们疏忽了一点,这样挪动涉及到的永、延、城、层这四位祖公的甲子纪年文字表述没有做相应的更改,结果换算成公历就出现了下列不可思议的排序:长子井(894)、次子永(901)、三子延(898)、四子城(896)、五子潭(892)、六子发(903)、七子橙(906)。试问,一母所生的儿子有这样排序的吗?

二是把伯僚公前面的祖公出生年相应后移,世系中用甲子纪年以文字表述了各位祖公的出生年,现在以公元纪年表述出来就成了如下这样的序列:井公894—大成920—冈公936—元义956—阁公975—万荣994—中章1015—先刚1032—春公1051—尚义1073—淑能1093—震公1111—文公1131—景升1150—伯、僚、倬、价

应该说这个世系是人为拼凑的典型。姑且不论中章这个支派是否出于井公门下,我可以明确指出的几个问题是:中章前面出现的“大成—冈公—元义—阁公—万荣—”这几代人,我在于都查到一个谱,是列为淑能的堂兄淑杨的后人,其世系是:“淑杨—冈公—元义—觉公—万荣—”,唯一不同的是“阁公”与“觉公”的差别,估计是阁与觉的方音相近所致的误记。实际淑杨—冈公这两代也是人为添加的,“元义—觉公—万荣—”这三代来自上杭化公世系,元义即元二,大名黄钺,曾经当过会昌县令,至今会昌还有他为修筑城墙而题词的遗迹在。万荣六兄弟即元二公的孙子,其后裔今天还大多在会昌。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证,我们留到另一篇文章去论证。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恢复郑氏祖婆所生七子本来的出生时间并以之排序:1发(892)、2潭(894)、3城(896)、4延(898)、5永(901)、6井(903)、7层(906)。

四、三位祖婆及“二十一公”简况

为此,以于都谱为基础,结合各方资料综合整理“二十一公”简历如下:

上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丙申年(876)六月十七日未时,殁于后周显德甲壬年四月初五日酉时,葬于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癸山丁向。生子:和梅荀盖楚龟洋。

黄铻,字惟栋,号肇基,官至大理寺丞,改应祖,又名和,居和平下堡城。唐昭宗龙纪己酉(889)年二月十六日巳时生,宋太祖乾德甲子(964)年八月十五日酉时殁。葬于水口,象形。妣张生于唐昭宗大顺庚戌(890)年四月初二日戌时殁。生子一:颖达。配丁氏,诰赠夫人,唐昭宗光化己未(899)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生,宋太宗太平兴国己卯(979)年五月十三日戌时殁,合葬南庄张妣其坟。生子六:志元、宏基、有恭、三友、奇芳、思明。

黄钰,字惟相,号再雪,征西大将军,改应梅,迁泰宁县梅口。唐昭宗天顺辛亥(891)年四月初二日卯时生,后汉广顺癸丑(953)年十月二十八日酉时殁。葬于本处琉璃窝。妣汪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893)年四月初八日丑时,殁于宋太祖开宝辛未(971)年六月十三日午时,与夫合葬。生子三:应桓、明范、诚初。

黄镇,字惟桥,号荣卿,登三十七名进士,官至大司徒,改应荀,迁泰宁县长兴乡上高堡上荀。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893)年正月二十七日丑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戊寅(978)年七月初六日亥时,葬与李妣同坟。配李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甲寅(894)年九月十八日未时,殁于宋太祖开宝癸酉(973)年八月二十五日戌时,葬大禾窝,凤形。妣曾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光化己未(899)年十月八日寅时,殁于后周显德甲寅(954)年四月初三日未时,葬后龙虎形。子五:允邦、仁卿、兆达、圣宗、建梅。

黄钊,字惟林,号由伦,官至左春坊,改应盖,迁邵武四十一都盖竹村。生于唐昭宗乾宁乙卯(895)年三月初六日辰时,殁于宋太祖乾德丁卯(967)年十二月初八日申时,葬八都屋背,人形。配白氏,生于唐昭宗乾宁丙辰(896)年四月二十二日午时,殁于后晋天福丙午(946)年二月十三日丑时,葬于公坟右。妣马氏,生于唐昭宗天复癸亥(903)年五月十九日寅时,殁于宋太祖建隆庚申(960)年七月初五日未时,葬与白氏同坟。妣严氏,生于梁太祖开平戊辰(908)年二月初六日丑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辛巳(981)年八月十九日午时,葬与白氏同坟。生子二:凤仁、祥美。

黄钧,字惟松,号大昌,封太守,改应楚,迁邵武建宁县楚溪堡。生于唐昭宗乾宁丁巳(897)年十一月二十日午时生,宋太祖乾德甲子(964)年六月初三日戌时殁。葬屋背,凤形。妣韩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丁巳(897)年四月初五日午时,于后周显德丁巳(957)年九月十二日卯时殁,合葬夫坟。生子四:惟庆、元标、怀玉、起顺。

黄钖,字惟材,号元白,官巡街御史,改应龟,迁居将乐县大龟潭。生于唐哀帝天祐甲子(904)年十月十六日巳时,殁于宋太宗雍熙甲申(984)年二月十七日酉时。葬村背,龙形。妣郑氏,生于唐哀帝天祐丙寅(906)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时,殁于宋太祖建隆辛酉(961)年八月初二日午时,与夫合葬。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黄钺,字惟枋,号冠通,官五军兵马使,改应洋,生于梁太祖开平丁卯(907)年二月初一日酉时,迁居延平府黄洋岩前,殁于宋太祖开宝乙亥(975)年六月二十日丑时。妣刘氏,生于宋太祖开平己巳(909)年二月十三日寅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己卯(979)年六月初七日酉时。生子二:其盛、兆明。


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甲午年(874)五月十五日丑时,殁于后汉乾祐戊申(948)年八月十六日亥时,葬于大鼠纲大墓,巽山乾向。生七子:政化衢卢福林塘。

黄璋,字惟柱,号有恒,改应政,官大司徒,生于唐昭宗大顺庚戌(89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居和平竹栗下,登一百七十名进士。殁于宋太祖开宝癸酉年三月初二日申时,葬大风纲枫树下。妣邹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天顺辛亥年七月十八日丑时,殁于后晋天福丙申年七月初六日丑时,生子十: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廷樟、元修、作霖、应桥、思敬。妣余氏,诰赠夫人,生于宋太祖开平丁卯年五月十六日辰时,殁于后周广顺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巳时。生子五:云波、承宗、于陵、鹏化、巨福。配罗氏,诰赠夫人,生于梁太祖乾化壬申年十月二十八日辰时,殁于宋太宗兴国丁丑年九月初六日午时。生子六:慎吾、献明、明藻、清源、宏敏、孚先。
黄璘,字惟杭,号从章,改应化,官至左御史,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年(893)四月初三日丑时,分居汀州府宁化县全上里石壁村,殁于后汉乾祐戊申(948)年二月十五日戌时,葬于石壁村,莲叶遮龟形午山子向,夫妇合葬。妣伊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甲寅(894)年二月初六日未时,殁于后周显德丙辰(956)年十一月三日亥时。生子二:一阳、一宁。 
黄琮,字惟梓,号宝瑞,改应瞿,官任贵州知府,生于唐乾宁丁巳(897)年正月二十八日辰时,分居建宁县上下瞿。殁于宋乾德乙丑年四月十九日,葬于上下瞿村背蛇形冈。妣汪氏,诰赠夫人,生于乾宁丁巳年二月十七日巳时,殁于宋开宝辛未年六月初二日申时。生子三:同宣、诚美、国宾。

黄瑞,字惟枢,号嘉献,改应卢,官给事中,生于唐光化己未(899)年二月初三日丑时,分居建宁县卢田安吉坊,又迁建昌府南丰县卢田,殁于宋雍熙乙酉(985)年七月十八日戌时。妣官氏,生于宋天复辛酉(901)年五月十三日戌时,殁于晋天福癸卯(943)年十月二十七日亥时。妣宁氏,生于梁开平戊辰(908)年六月初二日寅时,殁于后周显德戊午(958)年九月十八日卯时。生子五:乔申、秉著、师魁、明熙、朝凯。

黄玮,字惟柯,号文亨,改应福,官任知州,生于唐天复辛酉(901)年十二月初六日卯时,分居福州府闽清县细村,殁于后周显德三年丙辰(956)八月十五日子时。妣万氏,诰赠夫人,唐天复壬戌(902)年十月十五日卯时,殁于宋乾德丁卯(967)年正月二十四日酉时。生子四:圣道、如果、闻卿、世华。

黄瑛,字惟枝,号玉卿,改应林,官黄堂太守,生于唐哀帝天祐乙丑(905)年十月十七日巳时,分居泰宁县梅林高公桥,后迁朱口,殁于宋开宝庚午(970)年三月十四日申时。妣朱氏,生于唐天祐丙寅(906)年六月十三日酉时,殁于宋开宝戊辰(968)年三月初一日戌时。生子二:廷采、应文。

黄瑢,字惟桢,号有常,改应塘,官任知县,生于梁开平戊辰(908)年三月初二日卯时,分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殁于宋太宗端拱己丑(989)年四月十三日午时。妣郑氏,诰赠夫人,生于梁开平己巳(909)年二月十七日丑时,殁于宋淳化壬辰(992)年九月初二日午时。生周三:汝厚、定省、复祖。


郑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丁酉年(877)七月二十六日亥时,殁于后周显德戊午年九月廿三日未时,葬于官济庵牛栏窝,庚山甲向。生子:发潭城延允井层。

黄福,字惟梁,号发祥,改应发,官任知府,生于唐景福壬子(892)年正月十七日寅时,居和平坎头,殁于宋太祖开宝甲戌(974)年十月十八日卯时,葬小鼠纲,夫妇合葬。配官氏,生于唐景福癸丑(893)年正月二十一日未时,殁于宋开宝壬申(972)年二月十一戌时。生子四:往吉、景观、用常、善臧。

黄祯,字惟权,号应潭,字可尧,翰林侍讲,生于唐乾宁甲寅(894)年十二月十八日卯时,分居将乐县黄潭,殁于后汉乾祐戊申(948)年三月十二日戌时。妣韩氏,生于唐乾宁丙辰(896)年二月初三日申时,殁于后周广顺癸丑(953)年十二月初三日亥时。生子四:雅宁、师蒙、如玉、圣烈。

黄祉,字惟桃,号腾蛟,改应城,官都司,生于唐乾宁丙辰年(896)二月初七日辰时,分居江西虔州石城立基,殁于后周世宗显德丁巳年(957)二月初九日酉时。葬于乌石嶂,人形,即今西华山。妣朱氏,生于唐乾宁丁巳年(897)三月初六日戌时,殁于宋建隆庚申(960)年九月二十八日酉时,生子二:贲毓、职权。

黄祥,字惟根,号应延,字上月,翰林院令,生于唐昭宗光化戊午(898)年三月十四日午时,分居南剑州延平府津口立基,殁于宋太祖乾德丙寅(966)年六月初十日子时。妣王氏,生于唐光化庚申(900)年七月初三日巳时,殁于宋开宝己巳(969)年六月初十日子时,葬未详。生子二:青霄、采俞。

黄祎,字惟柏,号应永,字华文,官居县令,生于唐天复辛酉(901)年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分居建宁县永城堡,殁于宋太祖建隆辛酉(961)年九月十一日戌时,妣龚氏,生于唐天复癸亥(903)年正月二十八日子时,殁于后周显德丁巳(957)年二月十七日卯时,生子六:维杰、伯震、怀金、德辉、雅宁、宾兴。

黄祐,字惟杨,号国臣,大学士,官任知州,改应井,生于唐天复癸亥(903)年五月十二日卯时,雁行十七,官任知州,分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龙池乡二十七都双井头立基,是为江右始祖,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戊寅(978)年八月初二日未时,葬于本邑二十都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湾上江山,解形坤龙入首,庚山甲向,图立谱首,兼甲寅,右边人姓崔。妣李氏,诰赠夫人,生于唐天顺辛亥(891)年七月二十一日午时,殁于宋开宝甲戌(974)年二月十八日酉时,生子二:大兴、大盛。妣戴氏,诰赠夫人,生于唐乾宁乙卯(895)年八月十六日卯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壬午(982)年二月初十日巳时。二妣与公合葬。生子五:大成、大同、大忠、大用、大全。

黄祺,字惟杉,号应层,字从文,官任监运使,生于唐天祐丙寅(906)年三月初七日巳时,分居延平府黄层口,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己卯(979)年五月十四日午时。妣魏氏,生于梁开平戊辰(908)年二月十八日申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癸未(983)年十月二十三日酉时。生子三:祖京、士栅、宪矩。


前一篇: 紫金中镇黄氏谱序选读
下一篇: 正坑建宁堂后裔平原岩下祭祖先拜公王后拜祖公的由来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广东大埔 黄氏家庙 光德黄氏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0954号
联系我们: 光德黄氏 | 客都小渔 | 黄优兵